久久爱稳定资源365_国产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_a级片免费网站_国产免费一级一级 - 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English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電話:020-31025260 
傳真:020-89232023 
地址: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大觀園街8號202
  • 疾病防控與漁藥使用
水產養殖魚類生病的幾大征兆您知道嗎?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魚類一旦發病,很難處理,費時費力不說,一旦死魚,養殖收益就會直線下降,那我們該怎么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細心觀察,建議在日常巡塘過程中,一旦發現養殖魚類發現異常現象,及時處理。在養殖過程中一旦養殖動物出現下列異常現象,及時處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損失。

 

1、跳躍:

混養池塘或精養池塘,上午及傍晚,個別魚經常在水面蹦跳,打得水面啪啪響。這是魚皮膚上及鰓上生有魚鲺、錨頭蚤等寄生蟲所致。

 

2、溜邊:

魚不在池中央水下游動,而成群結隊在池邊朝一個方向游跑,尤其鯉魚、草魚表現突出,把池水攪動混濁。這是寄生蟲、細菌性爛鰓病或水質開始變壞的一種表現。

3、趴邊:

魚頭部和脊背發黑,獨游,不吃食,單獨趴在草窩、池邊隱蔽處,見人后緩慢游開再回到池邊,特別是草魚,有的身體還兼有帶條狀或斑塊黃色。這是絳蟲病的一種表現。

 

4、拒食:

5-8月份是魚的生長旺期,會出現開啟投料機后魚不上料臺。這是水質惡變的先兆,應及時調節水質。

5、炸群:

魚在吃食期間不斷的成片急跳,或吃著吃著好似受到驚嚇一樣,突然成群散開跑掉,過幾分鐘又回到料臺吃食。這是寄生蟲性爛鰓的預兆。

 

1、團團打旋:

在早春或晚秋,水溫12-20℃之間,經常出現魚種成群在水面團團打旋。這是魚種患有鞭毛蟲、纖毛蟲等病的征兆。

2、潛水狂游:

在夏秋季節,鰱魚好似潛水艇一樣,在水面上忽沉忽浮狂游不停。這是鰱魚患有粘孢子蟲病或爛鰓病的征兆。

3、浮頭早、頻:

一般在凌晨4-6時左右,魚出現輕微浮頭,這是正常的。如果開始浮頭時間逐日提前,或突然提前至夜間10時,甚至更早,浮頭次數和天數增多。這說明水質不好或魚有爛鰓病。

4、眼球充血:

常見的眼部病變,主要表現為溢出或出血斑點,引發的病原包括弧菌等細菌性感染。大馬哈魚缺乏維生素B2容易引起眼球晶體渾濁,眼出血。

5、爛尾:

一般由細菌引起,尾柄發炎腐爛、壞死。比如草魚的爛尾病。

 

6、體色發黑:

大多數病魚體色變黑、發黑,有的全身發黑,變黑是黑色素變黑的結果。比如營養缺乏、水質不良引起的應急性爛鰓,慢性毒性出血性敗血癥等。有的病魚身體前部尤其是頭部發黑,比如外傷、草魚出血病、細菌性爛鰓(烏頭瘟)等;有的身體后端發黑,比如鉛中毒、受傷、暈眩病等。

7、粘液增多或減少:

魚類表皮能分泌一層厚薄適度的粘液,其不斷地脫落或補充能防止細菌的生長繁殖。但粘液分泌過多或者過少都不好,都是有病變的表現。過少則表明可能有赤皮病或者魚體受傷的發生。有些魚病在后期表現為脫粘,比如有漂游口絲蟲病,手感魚體粗糙。長途運輸后的魚可能脫粘,其成活率會明顯下降;過多則會造成魚類的體質衰竭,有時應激嚴重、蟲體寄生等也會表現粘液分泌過多。不良水質以及原蟲、單殖吸蟲等寄生時,均會刺激魚體粘液分泌增多,在皮膚、鰓及鰭上形成一層淡藍色或灰色或灰色膜狀物,又是會因附著物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在細菌感染時,比如鯉魚白皮病,大量粘液在體表會形成一層白色云霧狀薄膜。13、鱗片變化:

細菌性魚病常會引起豎鱗、脫鱗現象,比如豎鱗病、白皮病和赤皮病等。另外,寄生蟲寄生也可以造成寄生處鱗片脫落,比如嗜子宮線蟲寄生處鱗片呈現紅紫色花紋,掀起鱗片即可見蟲體。

 

14、絲狀物:

水霉感染可在皮膚、鰓及鰭上形成肉眼可見的灰白色絲狀或絮狀物,取出水面依然清晰可見,病灶處一般繼發潰瘍。

15、肛門紅腫:

泄殖孔常見的變化有發炎、出血及突出,比如弧菌、草魚出血病、鯉春病、敗血癥、腸炎病等都可能有肛門紅腫現象。腸炎病的典型外觀癥狀就是肛門紅腫。

 

聲明:文章來源于華中漁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