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防控與漁藥使用

一、把握各個魚種的棲息水層,可以根據那個魚種的病況來選擇底部用藥還是水中潑灑用藥
? 鰱、鳙中上層魚類,鰱通常在上層活動,鳙稍下層。鰱性活潑、善跳躍、鳙性情溫馴,行動遲緩不跳,易捕撈
? 草魚:活動能力強,可以在各水層中活動、覓食,有時能躍出水面取食,通常棲息于水體中下層
? 青魚:中下層活動覓食,食底棲動物
? 鯉、鯽:底層魚類,喜水草叢生的淺水處;
? 團頭魴、三角魴、鳊:中下層魚類
二、對環境的適應
1 水溫
? 水溫、水質是影響魚類攝食、生長、發育和生存的重要環境因素,掌握魚在各個溫度階段的代謝情況可以有的放矢來投喂飼料。
一般魚的生存水溫0.5~40℃;適宜水溫20~32℃;繁殖最適水溫22~28℃;攝食、生長最適水溫25~32℃;草魚27~32 ℃攝食強度最大。
鰱、鳙,在20~30℃時,每升高1℃,代謝強度約增加10%,15℃以下食欲顯著降低。
?家魚水溫低于5~7℃停止攝食。
? 鯉23~29℃攝食最旺,3~4℃停止攝食。
所以我們在魚最適宜的水溫25~32℃這個溫度區間進行投喂,投喂餌料時可以加些促進餌料中蛋白質分解的蛋白酶,這樣既可以起到不浪費餌料,又長膘的一石二鳥之效果。
2 水質特征
1)溶解氧:其含量是魚類及餌料生物生存和生長發育的主要環境因素
? 幾種主要養殖魚類的最適溶氧量5mg/L以 上
? 最正常呼吸所需溶氧量>2mg/L
? 溶氧量的警戒濃度為1.5mg/L左右
? 1mg/L以下會造成窒息死亡(浮頭、泛池)
? 1.5~4.0mg/L是攝食強度變化的轉折點,
?1.5~4.0mg/L之間攝食強度增加最迅速,
?1.5以下,4.0以上增加率相對減慢
從以上溶解氧的變化規律我們可以得出:溶氧量對飼料利用率的影響極大;
對草魚魚種的試驗表明:溶氧為5.56mg/L組 比2.93mg/L組的飼料系數降低近5倍。
2)pH值
? 一般四大家魚能適應的范圍為4.6~10.2;鯉魚能適應的范圍為4.4~10.4
? 幾種主要養殖魚類適宜的pH值為7~9,7.7~8.5時生長最好
3)鹽度
? 典型的淡水魚類,生活在淡水中(鹽度為0.5以下),有一定的適應能力,
可在鹽度為5的水中生長發育。
并且維持水體適宜的鹽度可以有效防止產生氣泡病;
這就是平時我們所說,魚出現氣泡病后要潑灑一定濃度的食鹽,通過來調節水體濃度來改變魚體內外的滲透壓來消除氣泡病。
4)水質肥瘦
? 鰱、鳙要求水質肥,鳙更能適應肥水,有機物耗氧量在20mg/L以上
? 草魚、青魚、團頭魴、三角魴、鳊水質清新,有機物耗氧量在15mg/L以下
? 鯉、鯽適應性最強
根據各個魚種的對水體肥瘦要求可以為我們在肥水培藻過程中提供有效依據,并不是水越肥越好。
來源:水產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