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防控與漁藥使用
相信很多養殖朋友在養殖的過程中都遇到過一個問題,那就是魚類浮頭。很多人下意識的認為是缺氧導致的,其實魚類浮頭有很多因素,引起魚浮頭的情況和現象很多,但不能都歸結為"缺氧"。因為有時我們開了增氧機、或者撒了增氧片等措施后,缺氧急救效果有時也不一定有效,其原因就在于魚浮頭并不一定都是"缺氧"惹的禍。
除了平常大家知道的"溶氧偏低"會引起魚類浮頭之外,魚鰓病,病蟲害,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偏高、水質偏酸等等都可能引起魚類浮頭。
其實養殖魚浮頭的原因是有很多,不僅僅只是因為缺氧,我們今天就來聊一下導致魚浮頭的原因有哪些:
1、養殖過程中最熟悉原因就是缺氧,這種情況一般常發生在陰雨天或是凌晨早上,缺氧造成的魚浮頭,你打開增氧機魚就會向增氧機游去,慢慢的也就會下去了。
2、寄生蟲的影響。養殖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有很多的寄生蟲是長在鰓部的,比如車輪蟲,指環蟲,三代蟲,中華鳋等,這些寄生蟲寄生在鰓部會破壞鰓部組織,使鰓部粘液增多,從而影響魚的呼吸。
這種情況一般是要去鏡檢的,鰓蟲是比較麻煩殺的,一定要鏡檢出來是什么蟲對癥下藥。處理掉寄生蟲這種浮頭情況也就沒有了。
3、水質毒素增加氨氮,亞硝酸鹽,PH值超標。氨氮超標后會使魚對氧氣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造成缺氧,氨氮中毒的話看鰓部就能判斷,一般鰓部會變成烏紅色。
在氨氮和亞硝酸鹽超標的情況下,打開增氧機魚是不會向增氧機周圍游動的,吃食也會比較差。這種情況一般是底質可能出現問題了,應該先解毒然后改底,最后再解一次毒。
PH值一般是6.5-8.5,低于6.5太多的話會影響魚的生長問題,如果超過8.5太多的話就會出現灼燒魚的鰓部的問題了。
4、鰓部出現病變。鰓部是魚呼吸的地方,一旦發生了一些病變,導致缺氧就必然的。魚出現鰓部不僅是因為寄生蟲這一種原因,還會有其他的很多的原因,比如說細菌性爛腮,鰓出血、鰓霉等原因,切記不可盲目用藥。
5、水質過肥
雖然池塘水體中80%以上的溶氧都來自于藻類的光合作用,但是池塘中70%以上的溶氧也是由藻類消耗掉的,當水質過肥時,也代表水中藻類豐富,相應的在夜間大量的藻類也大量消耗氧氣,再加上池塘溶氧晝夜變化很大,白天溶氧很高,可達14毫克/升以上,如果是魚苗池,容易得氣泡病,晚上很低,低至3毫克/升以下,造成魚類缺氧浮頭。
這類池塘狀況,可以通過換水、加水,使用芽孢桿菌等菌藻制劑來調節,也可以使用硫酸銅、二氧化氯等等藥物來殺滅藻類。
6、連續陰雨天氣
連續陰雨天的主要弊病就是光照不足,池塘藻類生產力低,產氧較少,在平時發生缺氧浮頭的并不多,主要是陰雨天溫度也低,無論是藻類、浮游動物還有養殖魚類,呼吸耗氧都相對較少。但夏秋季節卻不同,雖然是雨天,溫度卻降不了多少,綿雨陰雨天發生缺氧"浮頭"的機會就大得多。
?
這種情況下的缺氧需要警惕的是,此時一旦發生大面積浮頭,很難避免翻塘的結局,因此,遇到連續陰雨天,開機增氧的時間或次數需要增加,并減少投喂量。
結語:我們發現魚出現浮頭,第一時間應該判斷具體的浮頭原因,先打開增氧機然后測溶氧量,如果溶氧量是足夠的話就要查看魚的鰓部有什么異常,找到具體原因去對癥下藥才能把損傷降到最低。
來源 | 華中漁業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