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防控與漁藥使用
魚類的生長發育和外界環境息息相關,為了確保漁業的高質量、高產量發展,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保證魚類的生長環境。如何“養魚先養水?”這幾個細節,你必須注意!
1:養魚池的光照條件
除了植物,魚類在生長發育中也需要光照。光照不足易導致魚類生長缺乏維生素,間接影響最后的產量問題。另外,光照的強弱也是水溫變化的關鍵因素。水溫變化也會間接影響魚類生長發育速度的問題。所以,在最開始修建養魚池時就要考慮光照條件是否滿足?一般,養魚池最佳水深為2.5m,水庫養魚最佳水深為3m。
2:池塘的水溫變化
魚類不是恒溫動物,水溫的變化決定了魚類的體溫變化。溫度低了直接影響魚類的新陳代謝,間接的魚類生長繁殖也會受損。不僅魚類受水溫變化影響,就連水中的細菌和其他水生生物也會受牽連。水溫是影響魚類攝食和生長的第一因子。一般來說,魚類在1-33℃水溫中都能生長,10-15℃為弱度生長期,15-24℃為一般生長期,20-32℃為適宜生長期,24-30℃為最適生長期;水溫超過32℃,魚類攝食明顯下降;水溫超過33℃,魚類停止生長;水溫超過36℃,魚類開始死亡。草魚在27-30℃攝食最旺,低于20℃,生長速度明顯下降;鯉魚在23-29℃攝食最旺,低于15℃生長受到抑制。
水溫也是魚類病害發生的重要因素,水溫的高低與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有密切的關系。一般病毒和細菌疾病發在水溫為25℃-30℃時傳染性最強,32℃以上和18℃以下時感染減弱。而有些疾病,如水霉病、小瓜蟲病、斜管蟲病和魚波豆蟲病通常在20℃以下發病,屬于低溫季節流行病。
3:水中的溶氧量變化
什么是溶氧量呢?能溶解在水中的叫作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就叫溶氧量。溶氧量是魚類呼吸必不可少的。同時,溶氧量也能幫助一定量的飼料殘留和魚類代謝物進行分解轉化。水中的溶氧量隨晝夜變化,下午14-15時最高,黎明前最低。
4:水的酸堿度變化
水的酸堿度也就是PH值,直接影響了魚類的生長發育。酸性水影響魚的呼吸功能導致魚類活動性能減弱,此時,魚類進食量減少。如果是過酸的水,會直接破壞魚類的鰓和皮膚組織,造成死亡;堿性過大的水,會直接腐蝕魚類的鰓組織。一般適宜魚類生長的PH值為6.5-9.0,最佳范圍為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