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防控與漁藥使用
鰓是南美白對蝦很重要的器官,起呼吸作用,同時參與了蝦體的排泄等生理活動,在機體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病原感染時,鰓部往往首先受到危害而出現癥狀。鰓功能的損害,必然使病癥加重,甚至死亡,因此觀察蝦鰓的病變,及時的判斷對蝦的發病情況及病因尤為重要。
南美白對蝦引起腮病一般有細菌、真菌、纖毛蟲、環境、營養等五個方面
細菌引發的鰓病,患病后,攝食減少或停止,對蝦通常無規則的在池邊緩慢游動,有時頭朝上在水面打轉,嚴重時失去平衡,側臥池底死亡。該病的病原常為弧菌,發病的初期,蝦鰓呈淡黃色。隨著病情的發展,鰓絲腫大,變為黃褐色,嚴重時甚至糜爛。鏡檢可見鰓絲末端無規則腫大,鰓組織出現空泡狀變性。
真菌引發的鰓病,患病后,對蝦食欲不振、生長變慢,脫殼困難,在發病初、中期鰓部為黃色,死亡時多數變為黑褐色,在養殖密度大、水肥的情況下易患此病。
纖毛蟲類引發的鰓病,患病后,病蝦活動呆滯,食欲減弱。鰓蓋略外翻,鰓部膨大,鰓絲上附有許多絨毛狀的淺黃色物體,數量較多時,蝦表面可看到一層灰黑色絨狀物,鰓區變黑。鏡檢可見鰓部附著大量密集、能活動的纖毛蟲。大量纖毛蟲附著鰓部影響蝦的呼吸和正常生長發育,嚴重時引起脫殼困難。
?
當養殖水體受污染、重金屬離子超標、氨氮亞鹽超標、有毒的藻類過度繁殖倒藻。養殖用水被鎘、銅、原油等污染后水質變差,使用硫酸銅或高錳酸鉀劑量過大或次數過多,銅離子直接損傷鰓絲,或高錳酸鉀形成的二氧化錳粘附在鰓絲表面,引起黑鰓,池底殘存飼料腐爛分解后產生過多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物質,使蝦慢性中毒而引起黑鰓病。
營養不良引起的鰓病,其癥狀表現為:患病后,對蝦體虛,鰓區黑色素沉積,進而潰爛壞死發黑。鏡檢可見蝦胃壁、后腸壁、肝臟,特別是體節和附肢關節膜壞死。
來源 | 大北農水產科技集團,作者魏淼
降亞鹽調水組合:水體生態素1袋+藻毒清2瓶,每套5畝,一起化水全池潑灑;上午用下去,下午水色即有好轉??蓮V泛應用于水難肥、水難調、連續陰雨天氣、倒藻、翻塘、氨氮亞鹽居高不下、魚蝦活力不佳、吃料不好、水色不好、水色多變池塘。如果氨氮亞鹽持續高、水色濃濁,除連續使用上面的措施外,同時配合潑灑"菌優底凈1桶+好菌來2袋",一套2畝。以上方案各連續使用2-3次,水色、吃料、活力即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