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防控與漁藥使用
如何做到正確用藥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養殖對象發病是在所難免的,用藥防治至關重要,要做到中西結合、內外結合。
1、 對癥下藥
通過水質檢測和顯微鏡檢查及解剖病魚,準確判斷魚病是由水質原因引起,還是由于病菌、營養、寄生蟲等引起,以確定用藥種類。
如果檢測水質各項指標,發現氨氮和亞硝酸鹽超標、PH值超出適合魚生長的范圍,就應該先用水質改良劑全池或投餌機前潑灑以及換水,為魚兒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如果先用殺蟲殺菌藥反而會加重水體惡化,加重魚的病情,有時甚至引起缺氧而泛塘。
2、 正確計算水體面積
一般情況下,用戶在承包魚塘的時候,為了少付租金,往往面積往少了計,再加上有些魚塘不規整,沒有儀器無法準確測量,故外潑用藥時只能按照大概面積去用藥,造成多用或少用魚藥,不是達不到治療的目的,就是用藥過量造成魚中毒及肝臟解毒功能負荷過重。
3、選擇正確的用藥方法
外潑用藥一定要潑灑均勻,防止局部藥物濃度過大或不足。
某些藥物連用時要有間隔,防止藥效抵消或加重。如,使用肥水的藥物前后5天不能使用殺菌消毒劑、使用辛硫磷三天后才能使用消毒劑。
4、選擇恰當的用藥時間
因為用藥過后,對水中溶解氧有一定的消耗,故要在魚吃食前外潑用藥,防止魚吃食后浮在水面而用藥不能觀察魚的活動情況而準確判斷是否中毒或缺氧。其次,要避開早晚水中溶氧低的時候用藥而加劇魚兒缺氧。
因為溫度高時藥效不穩定,所以避開夏天中午用藥。陰雨天一定要選擇晴雨兩用的藥物,前提是魚不浮頭。
上一篇:規范合理用藥,降低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下一篇:常見魚塘增氧機的種類與選用方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