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防控與漁藥使用
養殖中后期,關注飼料投喂管理必然關注底質,關注魚蝦蟹疾病必然關注底質,關注池塘整體溶氧必然關注底質,既然底質如此重要,改底產品眾多,我該如何選擇呢?
物理型底改
代表產品有沸石粉、木炭等吸附性物質,這些是一些絮凝劑、吸附劑及離子交換作用的底改。這類產品屬于較早的一類底改,也是用的最多的產品,主要作用是通過簡單的吸附、絮凝作用,將水中有機碎屑、大分子毒素等吸附在一起,然后沉到池塘底部,沒有后續的分解,表面上好像水變清了,但過幾天又變得渾濁(特別的下雨后溫差大,底部吸附的臟物又翻到水體中)尤其在下風口看起來更為明顯。特別是在水色發暗、發紅等有機物過多的水體,過量使用后極易導致水質分層,上清下臭,導致底部毒素蓄積過多,魚蝦蟹后半夜 天氣突變刮風下雨,非常容易中毒缺氧,引發傷亡。解決表象問題,根本問題無法解決!
化學型底改
代表產品有過氧化鈣(CaO2),四羥,過硫酸氫鉀復合鹽,大蘇打等,這類底改主要以鹵素類、堿性金屬、氧化劑及表面活性劑為主,以氧化性底改居多,通過高氧化還原電位,把大分子有機物氧化成小分子有機物,利于微生物分解,同時提高池塘底部氧化電位,減少還原性物質(毒素)的蓄積,釋放新生態氧,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增加池塘溶氧,加速池塘物質循環,在悶熱陰雨等天氣可有效防控水產動物缺氧。
氧化性底改一般不能直接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只是改變了有機物的狀態,最終還是需要通過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徹底分解。針對池塘中的毒素如藥殘、藻毒素等,微生物不能直接分解,而使用氧化性底改能將毒素氧化成易降解物質,然后再被微生物降解,才能徹底“解毒”。
在缺氧狀態下,池底厭氧菌會大量繁殖、占優勢種群,一旦溫度升高就易引發病害,如魚類寄生蟲爆發,各種單包菌桿菌滋生,螃蟹水癟子、紅爪、爛鰓等,因此定期使用氧化性底改處理底部有害菌,改變底部環境,防止病菌滋生是高溫期防控疾病的重要措施,相對于傳統的鹵素、重金屬消毒劑更安全、高效。
氧化型底改建議不要一次過量使用,避免水產動物刺激和應激,同時不利于底部有益菌的繁殖,底質惡化嚴重的可連用兩次,間隔一天,效果較好。同時這類改底產品使用率在80%以上,是主流!
生物型底改
這類底改市場也多,主要通過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在底部形成優勢種群,強力分解底部有機物,將其轉化為二氧化碳、硝酸鹽、硫酸鹽等營養物質,變廢為寶,供藻類和水草吸收生長,改善底部環境,同時擠壓有害菌的生存空間,抑制病菌滋生。
日常改底建議多用生物型底改,定期使用,一旦有機物蓄積過量,底質嚴重惡化、發黑發臭,不要立刻使用生物型底改,因為此時底部厭氧有害菌占優勢種群,并且底質呈酸化、不利于生物底改中的有益菌生長,建議先打一遍氧化型底改,提高底部溶氧、處理掉部分有害菌,將大分子有機物氧化成易分解的小分子物質,然后間隔一天再使用生物型底改,才能充分發揮有益菌的優勢,徹底降解有機物。
生物型底改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溶氧,若池塘缺氧或天氣不好,建議不要使用,否則不但起不到改底作用,反而會導致有益菌死亡、加劇厭氧菌發酵,產生底熱、發酸。
生物型底改中的有益菌主要以芽孢桿菌、硝化細菌、光合菌、酵母菌等為主,這些有益菌與藻類會進行營養性競爭,藻類過多會抑制其生長繁殖,因此老綠水、濃綠水、藍藻水等藻類繁殖過量的水體不建議經常使用生物型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