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防控與漁藥使用
六月份是水產養殖的黃金季節,也是病害的高發季節,為減少錯用藥引起的死魚損失,在防治魚病時,一定要按照正確診斷魚病的五大步驟進行確診。
一、 水質分析
內容包括水溫、溶解氧、氨氮硫化氫、酸堿度及亞硝酸鹽等。還要查看水源及周圍有無農田施肥等情況。除此還要測定養殖水域的面積、水深、底質狀況、拉網、有無敵害生物及有無水產動物寄生蟲的中間寄主、周圍有無水產動物寄生蟲的終末寄主等
二、 目檢
一般檢查病魚首先通過肉眼觀察,由表及里,直接從魚體患病部位找出病原體或初步診斷出患病原因。主要觀察魚體顏色及各部位有無沖血、發炎、潰爛、粗糙、畸形、變色、粘液量和大型寄生蟲。如體表檢查魚類頭部、眼睛、口腔、鰭、鱗片是否沖血、突出、脫落、腐爛。鰓部檢查是否充血、潰爛、有無寄生蟲及顏色正常與否。
三、鏡檢
體表和鰓部是魚類發病的主要部位,一般作為顯微鏡檢查的重點。用鑷子或眼科剪刮取即將死亡或剛死不久的病魚皮膚、鰭、鰓等外部器官的粘液,要加入純凈水,蓋上玻片,稍稍壓平,先用低倍鏡檢查,觀察不清楚時再逐步調用高倍鏡。記下觀測到的寄生蟲的種類及數量。
四、解剖
肉眼檢查解剖新鮮患病魚,觀察內臟器官組織的顏色和形狀有無變化,如炎癥、充血、出血、腫脹、潰瘍、萎縮退化、肥大增生、體腔積水等病理變化、有無寄生蟲及其包囊等。
五、問診
應包括三方面
1、養殖的品種、苗種來源、規格大小、健康狀況和放養密度等。
2、池塘消毒以及日常防病所使用的藥物和使用方法及投餌和施肥的種類、頻率、飼料質量等。
3、發病養殖池中魚的活動情況如游動、攝食等。發病過程中采取過的措施,包括患病種類、發病時間、病癥與病情、死亡情況、采取的措施與效果等。
尤其在水質有毒物質,氨氮、亞硝酸鹽偏高時、一定不能使用消毒殺菌劑。否則會使藥物無效,而且會使小病成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