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防控與漁藥使用
水體的溶解氧是決定水體的藻、菌和水體其他指標的一個主要因素,也是決定養殖是否成功、飼料比、生長速度的一個主要指標。所以在養殖過程中必須合理的對待溶解氧這個指標,不能夠脫離溶解氧去談水質和生長速度等等經濟指標。那么,養殖水體溶解氧的來源有哪些以及生產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
1、通過增氧機、風力等等機械動力、水和大氣的自然交流滲透。
從理論上來說;只要養殖水體的溶解氧含量低于大氣中的氧含量(地球空氣中大約含有體積為20.947%的以單質形式存在的氧氣),大氣中的氧氣將會源源不斷的向水體中溶解,一直到水的溶解氧和大氣的氧含量平衡或者水體的溶解氧已經是飽和了(8.4mg/L 25度),這時候氧氣向水體的移動才會停止。
那么,增氧劑是否放出氧氣速度越慢越好?是否需要24個小時的放氧才能夠保證水體溶解氧的含量?是否氧氣放出速度快了會馬上跑到大氣中?
答案是不會的,因為我們水體尤其是池塘底部水體的溶解氧遠遠還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氧氣還是主要是大氣中的氧氣向水體移動而不會水體的氧氣向大氣移動。所以在實際應用中還是選擇放出氧氣速度快的增氧劑為佳,這樣才能夠迅速的提高和維持養殖水體的溶解氧。
但是,大氣的氧向水體滲透過程由于水本身具有比較高的表面張力,如果我們沒有增氧機、風力等等機械動力的幫助,這個自然滲透過程是非常緩慢,而且這個移動主要發生在上層的水中,對于深層的水體如果沒有增氧機、風力等等機械動力使水體發生上下交流,是很難形成有效的氧氣交流。
上面這一點說明了使用增氧機的目的:
一是為了打出水花,提高水體和大氣接觸的界面,提高溶解氧向養殖水體溶解的速度。
二是促進養殖水體的上下交流。
增氧機提高了水體和大氣接觸的界面,但是增氧機通過曝氣對水體溶解氧的貢獻值是相對比較低,增氧機最主要作用是促進了養殖水體的上下交流,把上層經過光化作用的富含氧水打到池塘底部。所以;要提高增氧機的增氧效率,就應該合理的依照這個原則進行指導我們的開機時間。不要認為陽光好就不需要開增氧機了,而恰恰這種天氣條件下開動增氧機的增氧效率是最高的。
2、浮游植物(藻)的光合作用
浮游植物(藻)的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是養殖水體溶解氧的主要來源。在陽光燦爛的條件下,養殖水體的透光層中(透光層的厚度和養殖水體的透明度相關),水體的溶解氧是處于超飽和狀態,其溶解氧可能是超過溶解氧飽和度的200-300%左右。所以在我們的水產養殖過程中,午后這個時候是開動增氧機的的最好時機,這時候開動增氧機的目的就是把這一層處于超飽和的溶解氧的水打到我們不透光的、溶解氧相對比較低的底層水中,同時把底層水交流到上層進行光合作用。有些養殖戶認為中午陽光那么好不需要開動增氧機的看法就有點不是那么的合理了。還有一點就是到底是清水養殖好還是有藻養殖好?從溶解氧這個角度而言,養殖水體應該是有藻才能夠提高水體的溶解氧。